叙事学考研(四川大学文化人类学考研经验分享)

2024-05-10 07:34:19

离初试已经过去了快半年,如今回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也许还是9月改成“中国语言文学”、10月出考纲后——我的心态崩得稀碎。那个时候每天都抱着“算了算了,能学一点是一点吧”的消极心态一天天过来的,没有哪天敢肖想自己一战就成硕。如今如此,大抵也是我的幸运。相比于许多大神我其实分数并不算高,但我觉得也许我的经历能对大家有所裨益也说不定hh~我来自一所双非的院校,但这并不妨碍我热爱文学、怀抱读博、做学术的梦想。选择文学人类学并非是盲选,我在本科期间因为我的老师而意外有了浅显的接触,当时我感受到的是这个学科对于其他文明强大的包容力、理解力与反思性。这样一个跨学科的专业用另一种方式研究文学,走出书斋走向田野,我认为非常有趣。

英语资料:

张剑真题黄皮书,王江涛作文书,

唐迟真题网课,刘晓艳作文网课

大学时期我对英语比较重视,没有懈怠学习。我的英语基础情况大概是:六级550+。当时4月份也刚参加完雅思考试,英语状态自认为还算可以,所以我没有买单词本和长难句的书。本以为自己在英语上可以少花一些心思,事实上却并没有那么轻松。我把所有的真题分为3个部分,分别是98-03年、04-16年、17-19年。4月份我从98年的真题开始做,却发现自己准确率并不算高,看了答案似乎也能理解,但是当自己做题时发现也并不一定能选对。我有适当做英语的笔记:每次做完题我会精读文本,拿一张纸把不认识的词汇挑出来并做好释义,同时也会摘抄一些较难的句子切分、语法分析、翻译。英语笔记我力求简洁,每次拿起来时能够直接看到薄弱点。然而第一部分的卷子做完发现准确率并不稳定。因为第一部分的卷子题型和现在出题不一样,所以我没有做第二次。第二部分我做了5年发现正确率没有太大变化后,我开始有些着急,因为本身我计划里英语并没有分配太多时间,一直是打算以专业课为重。最后多方打探,我开始看唐迟讲真题的网课

。刚开始我真没抱太大的期望,因为我觉得张剑真题答案也有解析,无非是按着答案来解释。不过后来我真香了,唐老师的的确确讲出了做题的技巧(有时候不是读懂就能选对,选出答案有时就是需要技巧),他按照出题思路讲解,文本分析也比较细致,我个人看完真的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

度上让人类学家心态更平和、之后正确率开始逐渐稳定。我阅读、完型、翻译、配对都是分开做的,大概一周完成、分析完一份卷。第二部分做完之后我擦了答案做第二遍(个人觉得并不会记住答案),准确率有所提升,自己也慢慢有了经验和感觉。第三部分我是拿来模拟的,最后一个半月开始做,1天做完对完答案,3天分析卷子。此时成绩意外地稳定,基本能在75分左右。3套卷子做完一遍后也做第二遍,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。关于作文。我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准备(那个时候还没从改考纲的爆炸中缓过神来)。因为当时增加的东西让我觉得无从下手,我只希望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书和资料、节约时间。所以最后我的作文只选择了刘晓艳的网课(大小作文都有)和王江涛的书

。我用刘晓艳的课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模板,大小作文各一套,用王江涛的书适当摘取一些句子和词汇(我认为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一遍并不那么必要,直接看范文摘抄少量精华就够了,摘多了也不一定用得到),就开始背了。后期作文我也掐时间模拟,写完拿王江涛范文对比和修改。

政治资料:肖秀荣精讲精练

,1000题+答案,肖四肖八,徐涛小黄书我是8月份开始准备政治。花了1个多月左右看完网课,每天看完网课会写相应的1000题,然后对答案,把错的地方做好记号。之后1000题擦掉答案做第二遍,做题之前我还会再看一次精讲精练。错的题依然会标记,错过两次的或者觉得容易搞混的我会拿纸记录(抄题也不用抄全,抄重点句子,高亮关键词)。一些时间线自己也会总结。因为那些运动、会议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各种戴帽子题太多太乱了,所以后来临时买了徐涛小黄书,

一般是去图书馆的路上看一看,错题的时候也会记一记。1000题我完整做过两次,本来是打算过3遍的,不过后期时间不够了,所以第三遍我只做错题(私以为这也是一种效率的提高)。时政部分当时同学有给我一个时政pdf,不过感觉看完没记住多少,大家自行斟酌。肖八出来之后就是做肖八的选择题以及看错题、背笔记。肖四出来就是做肖四的选择还有背大题。一定要非常非常重视肖四和肖八的选择题,可以多做几遍。大题的话我只背了肖四,而且也不是全背,当时肖老师有总结重点,我主要是背诵重点的大题(主要是后期真的没时间了不然我也是信誓旦旦说肖四肖八全背的)。其实肖四肖八的选择题我分数一直不算高,基本都只有32-35分左右,大题我按30分算,考前只敢估分65分左右,结果今年政治74分(对我而言是有点意外)。很多人说肖老师今年押不准,我也不好说,因为我只按照肖老师的指示背,最后大题貌似有36分左右。所以大题的话可能看自己情况,我也不知道是自己这次考场很能编还是怎么的......不放心的同学可以再看看其他老师的押题,时间不够的话,也许肖老师够用。

修改,如果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也可以找学评论写作?

资料:阎本,赵本,刘俐俐《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》

,胡亚敏《叙事学》,追梦人作文班、追梦人家资料、真题4-6月我都处于看书的阶段,阎本看了2-3遍,花了不少时间做电子笔记(后来发现几乎用不到。这几次看完我还是很懵,只有少部分看懂了,大部分都不知所云。暑假时追梦人的资料到了,我就开始看资料。资料先过了一遍,然后开始背。我大概是8月份的时候开始背诵的,背得很慢,背完就忘。资料不算厚,花了1个多月左右背完第一遍,结果发现自己一个字也不记得,此时的我无法不怀疑自己的脑子......不过很神奇的是,文学理论真的就是背着背着就开始理解了,反正就是反复背,按照真题、知识点反复背。文学评论的重复率很高,知识点之间联系也比较强,熟悉之后也许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体会。一点我自己的想法是:文学评论的简答、论述题相对灵活,如果有自己的看法、自己熟悉的例子写进去会很好,又好记又新颖。考场的时候我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料答题,掺杂了自己的观点与例子,最后是124分。关于写作。这个我是全程跟着追梦人的作文班,他们会提供批改服务,改得很细致很认真。在此之前我还看了刘俐俐的《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》和一点胡亚敏的《叙事学》完)。我主要利用前者(用最少的资料!),看评论范文时我会留意哪些理论比较好理解好上手以及如何运用,然后记录在一张纸上,最后总结了几个理论。每次批改完群里都会有其他同学的文章,我也会观摩学习,一些好的理论我要是不太熟悉就去翻《叙事学》和资料。加上自己的练笔经验,最后总结出几个最好用的,考场上直接用。我之前也没写过,第一次写作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,从下午2点写到晚上10点才憋出1600字,不过最后分数71分,也得到了学姐的鼓励,算是一个较好的开端。此后一篇篇地写,也就慢慢上手了。一个重要的点是:考前一定要模拟!写作我考前模拟了3次,掐时间手写的(和打字感觉完全不同)。第一次写得糟糕极了,白纸上没横线字特别丑,掐着时间还贼紧张,啥也想不出来,更重要的是留了1.5小时我还没写完。最后也是慢慢调整过来,考场的时候写得飞快,居然最后还剩了近二十分钟......总之,考场上一定要把结尾写了,要保证是一篇完整的评论写作,不然徒扣5分并不划算。

中国语言文学

资料:川大四本卷,钱理群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》

,陈思和《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》,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

,追梦人家资料,各种真题,少量网课(改革补充的科目我主要用真题,参考书不多)这大概是最花时间也最让我操心的一门了。参考书太多了,加上丸子姐的资料,我一本一本看,做好计划大致在9月之前看完,期间也做了较为细致的笔记(同样后期没怎么用到)。川大四本卷

、钱本看了2-3次。看完之后9月开始背,但我速度很慢,10月中旬才背完第一遍,背完啥也不记得,加上当时改大综合,我崩了好一段时间。之后就是怀着随便的心情随便背(主要是太多太无措了,但建议还是要知道重点是什么)......加上学姐说一定要多看真题,我也就没事拿真题翻翻。以前我不懂真题到底怎么用,而且早期很多名词解释在讲什么、在哪个朝代等我都不知道,所以那时候看真题没看出什么名堂。不过后来背了两三次之后,我开始能知道考点考什么,我重翻四本卷才恍然大悟老师是怎么出题的(我顿悟比较晚了,十一月份才搞清楚路子,以前一直在摸索、走弯路),于是我加速过四本卷,并且开始对真题的出题习惯和考点频率做总结(比如宋代倾向于江西诗派或宋诗而非宋词,明代喜欢出小说)。首先先背重点,其他的小点也会照顾。真题出过的必然要熟悉,不然考场遇到了却不会该有多难受呢。改革后加的科目大部分我本科期间都学过,所以我是直接拿真题做,也用了川大语言视界的资料,不懂的知识点才翻书。因为有了文学的真题经验,语言学、文献学、外国文学的东西我也给真题做了总结。除了课本,我平时也会听一些网课,比如台大欧丽娟教授

的《中国文学史》或者《红楼梦》,个人认为收获颇多,我非常享受听她讲课,经常舍不得关,不仅仅是为了备考。我没有为此做笔记,只是听一听作为辅助,偶尔觉得很重要的点才会记录。不要让听网课变成压力,它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解压。此外还有北师大的文学课,梁文道先生的《一千零一夜》我也非常喜欢。

总结 ?请一定要坚持下去!我觉得坚持到参加考试不仅仅是为了上岸的希望,也是为了试探自己的水平。我当时是做好二战的准备的,因为我想读博做学术,觉得自己起码要为这个目标努力两年。所以我很想知道自己在考川大的同学里属于什么水平,好给自己一个更准确的定位。

四川师范大学文学考研文学评论该怎么办?不知道怎么复习,请懂的人多多指教!谢谢!

以下这些书你可以选读一些:

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总体研究:计52种

A类:

1. [美]昂利·拜尔编:《方法、批评及文学史——朗松文论选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;

2. [意]克罗齐:《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》,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;

3. [英]柯林伍德:《历史的观念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;

4. [美]罗素:《论历史》,三联书店1991年版;

5. [法]布洛赫:《历史学家的技艺》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;

6. 《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;

7. [以]艾森斯塔德:《现代化:抗拒与变迁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;

8. [美]布莱克:《现代化的动力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;

9. [美]亨廷顿等:《现代化,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;

10. [美]布莱克编:《比较现代化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;

11. [美]艾恺:《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;

12. [美]亨廷顿: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,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;

13. [美]丹尼尔·贝尔:《后工业社会的来临——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》,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;

14. [美]宾克莱:《理想的冲突——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》,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;

15.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:《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——文学史论研究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;

16. [美]费正清:《伟大的中国革命(1800-1985)》,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;

17. [英]多德《社会理论与现代性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。

B类:

1. 李泽厚:《中国现代思想史论》,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;

2. 陈思和:《中国新文学整体观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(另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增补本);

3. 王瑶等: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:历史与现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4. 唐弢主编: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(1-3)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;

5. 钱理群等: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》(修订本)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6. 王庆生主编:《中国当代文学》(上下卷),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;

7. 黄修己主编:《20世纪中国文学史》(上下卷),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8. 孔范今主编:《20世纪中国文学史》(上下卷),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;

9. 朱栋林等:《中国现代文学史:1919-1998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10. 王晓明主编: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》(1-3),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;

11. 许怀中: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;

12. 洪子诚:《中国当代文学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;

13. 陈思和主编:《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;

14. 杨匡汉、孟繁华主编:《共和国文学50年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;

15. 陈徒手:《人有病,天知否: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。

16. 谢冕:《1898:百年忧患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17. 程文超:《1903:前夜的涌动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18. 孔庆东:《1921:谁主沉浮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19. 旷新年:《1928:革命文学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0. 李书磊:《1942:走向民间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1. 钱理群:《1948:天地玄黄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2. 洪子诚:《1956:百花时代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3. 杨鼎川:《1967:狂乱的文学年代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4. 孟繁华:《1978:激情岁月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5. 尹昌龙:《1985:延伸与转折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6. 张志忠:《1993:世纪末的喧哗》,(百年中国文学总系)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;

27. 陈平原:《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》,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28. 金耀基:《从传统到现代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;

29. 许纪霖:《另一种启蒙》,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;

30. 汪晖:《死火重温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31. 李欧梵:《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32. 李欧梵:《现代性的追求: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》,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33. 吴炫:《中国当代文学批判》,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;

34. 洪子诚主编:《当代文学研究》,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;

35. 洪子诚、孟繁华主编:《当代文学关键词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。

中国当代文学思潮(潮流)史研究:计81种

A类:

1、 [美]韦勒克:《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2、 [丹麦]勃兰兑斯:《十九世纪文学主流》(1-6分册),人民文学出版社;

3、 [英]格兰特:《现实主义》,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;

4、 [苏]梅特钦科:《继往开来——论苏联文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(有新版);

5、薛君智主编:《欧美学者论苏俄文学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;

6、 [英]弗斯特:《浪漫主义》,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;

7、 [美]艾布拉姆斯:《镜与灯——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》,北京大学出版1989年版(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译本);

8、 [英]福克纳:《现代主义》,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;

9、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:《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资料》(上、下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10、 [英]布雷德伯里等:《现代主义》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;

11、 [美]卡尔:《现代与现代主义》,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;

12、 [美]杰姆逊: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》,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(另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精校本);

13、 [荷]佛克马等:《走向后现代主义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;

14、王岳川等编《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;

15、 [美]迪克斯坦:《伊甸园之门》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;

16、 [美]丹尼尔·贝尔: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》,三联书店1989年版;

17、 [美]丹尼尔·贝尔:《意识形态的终结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;

18、 [美]罗蒂:《后哲学文化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;

19、 [美]詹明信(杰姆逊):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》,三联书店1997年版;

20、 [法]利奥塔尔:《后现代状态——关于知识的报告》,三联书店1997年版;

21、 [美]罗斯诺:《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;

22、 [美]格里芬:《后现代精神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;

23、 [美]凯尔纳等:《后现代理论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;

24、 [德]科斯洛夫斯基:《后现代文化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;

25、 [法]利奥塔等:《后现代主义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;

26、 [法]利奥塔:《后现代道德》,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;

27、 [英]伊格尔顿:《后现代主义的幻象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28、 [法]德勒兹:《哲学与权力的谈判——德勒兹访谈录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29、王岳川:《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;

30、盛宁:《人文困惑与反思: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》,三联书店1997年版;

31、张国清:《中心与边缘——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32、徐贲:《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;

33、佘碧平:《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34、 王宁:《后现代主义之后》,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35、 王宁:《超越后现代主义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。

B类:

1、 李何林:《近二十中国文艺思潮论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;

2、贾植芳等: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;

3、马良春等:《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》(上、下)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;

4、艾晓明:《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》,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;

5、朱寨:《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;

6、陆贵山、王先霈:《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7、何西来:《新时期文学思潮论》,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;

8、曹文轩:《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;

9、 宋耀良:《十年文学主潮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;

10、陈剑晖:《新时期文学思潮》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;

11、张志忠主编:《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;

12、朱寨、张炯主编:《当代文学新潮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;

13、 南帆:《文学的维度》,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;

14、 王一川:《中国形象诗学》,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;

15、张德祥:《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;

16、李扬:《抗争宿命之路——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(1942-1976)研究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17、周政保:《精神的出场——现实主义与今日中国小说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18、陈顺馨: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》,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;

19、 [美]安敏成:《现实主义的限制: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;

20、 俞兆平:《写实与浪漫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;

21、张趺:《圣地之外——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意向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22、陈国恩:《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》,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;

23、陈晋:《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》,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;

24、陈晓明:《无边的挑战——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25、尹国均:《先锋试验——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化》,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;

26、张颐武:《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》,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;

27、陈晓明:《仿真的年代:超现实主义文学流变与文化想象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28、李小江、孟悦:《浮出历史地表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;

29、王绯:《女性与阅读期待》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;

30、刘慧英:《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——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》,三联书店1995年版;

31、陈顺馨:《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;

32、荒林:《新潮女性文学导引》,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;

33、陈慧芬:《神话的窥破——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》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;

34、徐坤:《双调夜行船——90年代的女性写作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35、王绯:《画在沙滩上的面孔——90年代世纪末文学的报告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36、张志忠:《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37、邓晓芒:《灵魂之旅: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》,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;

38、 王晓明编:《人文精神寻思录》,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;

39、愚土选编:《以笔为旗——世纪末文化批判》,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;

40、 戴锦华:《犹在镜中》,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;

41、陶东风:《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》,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;

42、张德祥:《现代化与精神境遇》,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43、周伦佑:《反价值时代——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;

44、王家新等编:《中国诗歌:90年代备忘录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45、王又平:《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》,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;

46、陈晓明:《表意的焦虑: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。

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:计37种

A类:

1、 [英]福勒:《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;

2、 [美]艾布拉姆斯:《欧美文学术语词典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(湖南文艺出版社另有译本,书名译名有别);

3、 [美]韦勒克:《批评的诸种概念》,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;

4、 [英]贝尔西:《批评的实践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;

5、 [美]韦勒克:《近代文学批评史》(1-4卷),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、1989、1991、1998年分别出版;

6、 [美]韦勒克:《现代文学批评史》第5卷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;

7、 [英]戴维·洛奇编:《二十世纪文学评论》(上、下),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、1993年分别出版;

8、 [法]塔迪埃:《20世纪的文学批评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;

9、 [法]托多洛夫:《批评的批评》,三联书店1988年版;

10、 [比利时]乔治·布莱:《批评意识》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11、 [加]弗莱:《批评之路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12、王先霈主编:《文学批评原理》,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。

B类:

1、冯牧主编:《中国新文学大系·文学理论卷(1949-1976)》(1、2卷),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;

2、黄曼君主编:《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》,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;

3、王永生主编: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》(上、下卷),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;

4、温儒敏: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;

5、 [斯洛伐克]高利克: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(1917-1930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;

6、庄锡华:《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7、於可训等编:《文学风雨四十年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8、 夏中义:《新潮学案》,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;

9、 南帆:《冲突的文学》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;

10、张颐武:《在边缘处追索——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11、程文超:《意义的诱惑——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;

12、王宁:《多元共生的时代——20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;

13、汤学智:《新时期文学热门话题》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;

14、白烨编著:《文学论争20年》,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;

15、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:理论批评》,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;

16、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:理论批评》,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;

17、朱大可等:《十作家批判书》,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;

18、 伊沙等:《十诗人批判书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;

19、白烨选编:《中国年度文论选·99卷》,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;

20、白烨选编:《2000中国年度文论选》,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;

21、白烨选编:《2001中国年度文论选》,漓江出版社2002年;

22、陈思和主编:《2001年中国最佳文论》,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;

23、陈思和、杨杨编:《90年代批评文选》,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;

24、陈厚诚、王宁主编:《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;

25、余虹:《革命·审美·解构——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。

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(小说部分):计37种

A类:

1、 [美]马丁:《当代叙事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;

2、 [美]布斯:《小说修辞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;

3、 [英]佛斯特:《小说面面观》,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;

4、 [美]布鲁克斯等编:《小说鉴赏》(上、下册),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;

5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:《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》,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;

6、 [美]浦安修:《中国叙事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;

7、 [加]高辛勇:《修辞学与文学阅读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;

8、 [英]戴维·洛奇:《小说的艺术》,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;

9、 [捷]昆德拉:《小说的艺术》,三联书店1992年版;

10、爱略特等:《小说的艺术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;

11、 [美]詹姆斯:《小说的艺术——亨利·詹姆斯文论选》,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;

12、 王耀辉:《文学文本解读》,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。

B类:

1、 严家炎:《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;

2、杨义: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(1-3卷)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、1988、1991分别出版;

3、陈美兰:《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;

4、白烨编:《小说文体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;

5、中国作协创研室编:《当代作家论》,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;

6、王锦涛、林建法编:《撕碎,撕碎,撕碎了是拼接——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》,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;

7、林建法编:《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》(上、下),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;

8、兴安编:《蔚蓝色天空的黄金——当代中国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》,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;

9、马原编:《中国作家梦——当代文坛精英访谈录》(上下),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;

10、 季红真:《众神的肖像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;

11、林舟:《生命的摆渡——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》,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;

12、张钧:《小说的立场——新生代作家访谈录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。

13、 孟悦:《历史与叙述》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;

14、 季红真:《忧郁的灵魂》,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;

15、 蔡翔:《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》,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;

16、 张新颖:《栖居与游牧之地》,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;

17、 郜元宝:《拯救大地》,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;

18、王一川:《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;

19、樊星:《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》,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;

20、孙先科:《颂祷与自诉——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;

21、吴义勤:《中国当代新潮小说》,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;

22、王德威:《想象中国的方法:历史·小说·叙事》,三联书店1999年版;

23、许子东:《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——解读50篇文革小说》,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24、唐小兵:《英雄与凡人的时代——解读20世纪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;

25、黄子平:《“灰阑”中的叙述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。

当代文化与传播理论研究:计38种

A类:

1、[英]斯特里纳蒂:《通俗文化理论导论》,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;

2、[英]史蒂文森:《认识媒介文化》,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;

3、[美]波斯特:《信息方式——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4、[加]麦克卢汉:《理解媒介——论人的延伸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5、[美]沃林:《文化批评的概念——法兰克福学派、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6、[法]利奥塔:《非人——时间漫谈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7、[法]博德里亚尔:《完美的罪行》,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;

8、[英]斯道雷:《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;

9、[美]波斯特:《第二媒介时代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0、 [法]波德里亚:《消费社会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1、 [美]伯格:《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2、 [加]麦克卢汉:《麦克卢汉精粹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;

13、 [英]麦克盖根:《文化民粹主义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;

14、 [英]默克罗比:《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;

15、 [英]费瑟斯通:《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》,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;

16、 [美]赛佛林等:《传播理论:起源、方法与应用》,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;

17、 [美]鲍德韦尔等主编:《后理论:重建**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8、 [美]艾伦编:《重组话语频道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9、常昌富等选编:《大众传播学:影响研究范式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20、陆扬等选编:《大众文化研究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;

21、陆扬、王毅:《大众文化与传媒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。

B类:

1、 祁述裕:《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;

2、 周宪:《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》,北京大学1997年版;

3、周宪主编:《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——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多元透视》,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;

4、孟繁华:《众神狂欢——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》,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;

5、 樊星:《世纪末文化思潮史》,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;

6、戴锦华:《隐形书写——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;

7、戴锦华主编:《书写文化英雄——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;

8、王晓明主编:《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——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;

9、王晓明:《半张脸的神话:90年代批判》,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;

10、 戴锦华:《雾中风景:中国**文化 1978-1998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;

11、陆扬、王毅:《大众文化与传媒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;

12、赵毅衡:《礼教下延之后——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;

13、王岳川:《中国镜像:90年代文化研究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;

14、黄力之:《中国话语:当代审美文化史论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;

15、何言宏:《中国书写: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;

16、贺仲明:《中国心像: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;

17、徐俊西主编: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。

建议平时多看一些《小说评论》、《作品与争鸣》之类的学术杂志,还有刘俐俐的《中国现代经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》,从中学习分析文章的角度和方法。另外胡亚敏的《叙事学》这本书讲解的既有条理又很实用,可以在写文学评论时做参考。最好还是去网上找找川师大文学评论历年真题,结合真题练习。自己总结出一套模板来。祝你好运,亡采纳。我也是今年准备考研的,川大现当代文学,也有文学评论写作这门。

TAGS: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